English

“红处方”的魅力——读毕淑敏新作《红处方》

1998-03-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程树榛 我有话说

“我希望您能在一个清风拂面的早晨,开始阅读,因为那个时刻的神经,比较坚强,我希望您在傍晚合上书本后,迅速离开我所描绘的那间特殊医院,返回到亲人们中间。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索……”上面的这段话,是从毕淑敏寄给我的长篇新作《红处方》的衬页中,在一方小纸袋中所附的她写给读者的一封短信中摘出来的。可是,当我阅读这部装帧精美的新书时,却是在一个雨雪飘零后的夜晚,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插一个吊瓶,其中装着满满的药水,一个细细的管子,通过小小的针头,插在我的手背上,医生要用输入我血管中的药液,驱除病魔对我的侵扰。此时,我的身心都很不舒畅,但是,我的神经却是坚强的,因而我能够很耐心、很从容地阅读毕淑敏的“惊心动魄”、“悲愤难平”的新作,之后,确实“留下了长久而宁静的思索”。

本书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美丽端雅的军医简方宁从边疆复员之后,应聘一家戒毒医院任院长。她怀着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拯救了不少迷途知返的吸毒者,医院的影响不断扩大,带有独创性的中药戒毒方案的研究实施也已初见成效。但就在这种时候,一个名叫庄羽的女吸毒患者暗设机关,使女院长也染上了根本无法戒除的毒瘾。简方宁怀有崇高的理想,蓄有高贵的灵魂,受到此种致命的打击,当然不能也不愿作为一个不能感知欢乐与痛苦的苟活者偷生于世,于是,毅然决然地以自杀的方式去殉自己圣洁的事业,以此昭示人类的意志远超于毒品之上的强力。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简方宁的好友沈若鱼以一个“特殊患者”的身份潜入病院,窥见了形形色色的吸毒病人及其演出的光怪陆离的故事,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好友高洁的情怀与博大的胸怀,在参加好友的葬礼之后,决定继续她的事业,完成她的未竟之志。

戒毒与吸毒,是一个崭新的题材,也是一个敏感的题材,一般作者是不敢也是难于问津并驾驭的;但是,毕淑敏凭借着她曾经多年从医的职业认知,凭借着作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凭借着她对生活的敏锐感悟与娴熟的创作技巧,编织了这个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故事,让你拿起来之后就一直想读下去。读完后掩卷沉思,又觉余味无穷。

首先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当然要首推作品的女主人公简方宁。她是从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培养出来的医生,多年的部队严格生活的磨炼,革命大熔炉的冶炼,以及她自身冰清玉洁的素质,孕育了她高洁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真正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使她有勇气、有决心、有雄心在医学战线上闯关夺隘,深入禁区,攀登高峰。为了事业,她抛家舍业,忍受了第三者插足、丈夫背叛,顾不上对身患重病的独子的照料,甚至断绝了与一切亲朋好友的往来;对病人她表面上冷若冰霜,实际上心热如火;可是,严峻的现实生活,却把她推向绝路,最后只好用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真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烈的悲剧,令人为之扼腕长叹!而那个吸毒患者庄羽,本是天生丽质,有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丰裕的财产,却成了一个顽固的吸毒的瘾君子。娇养的任性和薄弱的意志,使其深陷毒井中而难以自拔,最后,出于一种畸形变态的心理,绞尽脑汁,暗施毒计,把一心想把她从陷阱救出的人拽入陷阱,结果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她有着丰富的内含与底蕴,可使读者产生许多联想与回味。

其他一些人物,也都很有个性,很有特点。比如那位治学谨严、不苟言笑,为了事业终身不嫁的老处女景天星教授;比如那个出于对妻子的溺爱甘愿与她共尝毒品并同住戒毒医院的“大款”支援;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吸毒病人,都刻画得鲜明生动,真实而有个性,有的寥寥几笔,便使一个鲜活的形象呈现在你的面前,表现出作者描绘人物技巧的娴练。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塑造的人物里去。”毕淑敏正是遵循这个创作原则,把一个个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性格突出鲜明。我们通过上述这些人物,清楚地看到了当今那些“误入歧途”的吸毒者的复杂的心灵世界,以及这些人生活的环境、命运的变迁和斑驳的人生势态。

这部作品和毕淑敏的所有作品一样,语言流畅明快,人物对话幽默机智,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读起来有时令人忍俊不禁。此外,这部小说虽然取材于吸毒戒毒这一独特领域,人物的行为带有某种荒诞色彩,但作者却是在严格的写实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同时又不完全恪守传统的写实手法,融入了传奇因素,在一个个悬念的设置、展示与消解中结构故事,曲折跌宕,起伏蜿蜒,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拿起来便不忍释手,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这是值得称道的。

毕淑敏根据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不太一般的人生体验,选择了这一独特的题材内容,用属于她自己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见解和审美体验,因此,使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这是难能可贵的。另外,作者在描述事物客观形态的同时,还注意对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复杂感情和内心世界矛盾冲突进行深层次的开掘,并在客观叙述中,融进了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这种色彩往往是不易觉察的),又增加了作品的感人力量与艺术魅力。应该说,这是一部成功之作,在当前为数太多的长篇巨制中,《红处方》会得到读者的青睐的。当然,如果我们更高地再严格要求作者一点,这部作品比起前人一些精品力作,似乎还缺乏某种形而上的深远;好在作者正在盛年,风华正茂,处于创作上的丰收季节,她一定会很好地总结这部作品的得失,在新的征程里更上一层楼的。

我们期待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